028 - 6391 2858
“工业上楼”缓解用地紧张,生物城探索特色工业楼宇建设
时间:2022-11-04     阅读次数:590次

对于快速发展的产业园区而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

或多或少需要面对

经济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

如何维持两者的平衡发展?

生物城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为满足高端制造产业工业生产、研发需求,打造产研一体化工业楼宇,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工业上楼”为突破口,开展特色标准厂房建设,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


通俗来讲,就是在相同大小地块的条件下,通过满足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等生物产业特殊要求、考虑精密仪器减振要求及载重、层高等要素,合理增加工业厂房的楼层数,满足更多生产型企业入驻。


早在今年4月,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启动“工业上楼”专项课题研究,并已编制完成《关于推动“工业上楼”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工业上楼”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工业上楼 


专业楼宇匹配企业特色需求


在天府国际生物城,这里的“工业上楼”厂房形态各异、色彩不同。


有专为初创企业入驻、以“哈佛红”为主色调的载体,有专为成长加速型企业入驻、以白灰为主色调的载体,也有为大型拟上市企业量身定制、形态色彩更具特色的代建厂房。


▲天府国际生物城工业上楼厂房


据悉,天府国际生物城以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产业,通过对不同细分领域企业需求特征进行研究,确定产业特征所对应的建筑层高及荷载,共划分5类“工业上楼”标准。


其中包括:

研发孵化类,主要针对初创型生产企业,由于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荷载要求一般,选定层高4.2-4.8m,荷载450kg/m²作为设计标准;


中试车间类,需要采购小规模生产设备,对承重和设备高度有一定要求,选定层高5.4m,荷载500-600kg/m²设计标准;


医疗器械与化学制药类,由于其生产工艺涉及工艺管道、净化装置等专业设备,选定层高5.7m,荷载800kg/m²设计标准;


生物制药与疫苗类,由于涉及采购大容量液体罐等较高、较重生产设备,选定层高6.8-7.0m,荷载800kg/m²设计标准,并通过采用标准模块多样化组合模式,打造1350到7300平米不等的大开间厂房,充分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天府国际生物城


在充分集约用地的基础上,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还针对初创企业成长至中试放大阶段,亟需扩大场地和购置高端仪器设备等重资产投入,但经济能力之间无法快速满足的问题,专题研究并提出标准厂房差异化供楼方案,以提高企业选择性和灵活性。


产城融合   

推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


围绕“产城融合需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在积极推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


经过四年实践,天府国际生物城“工业上楼”也经历了从1.0版本到3.0版本的迭代升级,目前3.0阶段在模块化及高品质科创空间理念基础上,引入“生命绿谷”概念,融入楼层绿心、空中花园、森林墙面等绿色景观形态,彰显生物产业特色的文化符号,以独特的环境标识增进入驻人群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天府国际生物城


企业入驻以后提供的完善配套服务也是高品质科创工业楼宇的一大特色。


在“碳污同治”方面

天府国际生物城落地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站,构建冷热电三联供综合能源以及国网双电源供电保障体系,不仅提供热、冷、电力等基本能源需求,其燃气发电的余热产生的蒸汽还能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厂房,保障洁净厂房在对空气洁净度、空气悬浮粒子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节能方面

由于能源接口直接安装在客户端,减少中间输送环节损耗,充分发挥削峰填谷作用,将能源效率从常规发电系统的40%提高到80%;


排污方面

每个楼宇配有专业污水处理站,先期对超标污水进行处理,再由地下综合管廊将污水统一送至西南首个地埋式公园污水处理厂,最终实现“污水变清水”。


▲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处理厂


此外,企业入驻后即可享受从物业服务到能源使用再到产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