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 6391 2858
100亿!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揭牌成立
时间:2017-09-14     阅读次数:1619次


9月14日

总发起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

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揭牌成立

1505446479459888.jpg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治海

共同为基金揭牌


该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将注册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并优先投资于加拿大全球药物商业化中心(GDCC)中国中心引入国际生物城的项目。

同日,GDCC总裁兼CEO卡瑞玛•沙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GDCC已基本敲定首批将引入国际生物城落户的3个具有高度商业化潜力的医药项目,分别是放射性同位素(锝99)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健康产业大数据管理平台项目以及细胞及器官保存液生产基地项目。



跨越重洋的合作  始于2016年的牵手


1505446478820411.jpg

就在2016年11月2日,GDCC中国中心项目便已揭牌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总部设在加拿大的世界领先生物医药转化及商业化中心,它选择将首个海外分中心落户国际生物城,着力帮助大量西部乃至全中国患者摆脱病痛,带动四川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什么是GDCC中国中心?“简单说,GDCC的工作就是从全球找到顶尖的生物医药技术研发项目,并帮助它做出产品、实现产业化。”GDCC首席运营官蒋琛光在2016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还历历在目。如今不过一年时间,GDCC便带来了3个具有高度商业化潜力的医药项目。


据了解,GDCC与辉瑞、罗氏、诺华等全球知名药企是战略合作伙伴,拥有遍布全球的生物医药项目识别体系;由9位世界级科学家和商业领袖组成的科学及商业委员会,逾20位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负责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具有里程碑式突破创新价值和商业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项目股权投资并控股,予以项目全方位保姆式孵化直到达到产业化目标。


 国际生物城产业生态圈魅力无限


1505446479178360.jpg

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必须重新审视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干微观生态链,集成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所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从来不是一座“园区”,反而更像是一座城市。区域内产业发达,人才集聚、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社区充满活力。人才可以在这里工作,也可以在这里生活。


此次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在国际生物城的揭牌落户,是国际生物城在围绕打造金融链服务体系,强化金融链在产业生态圈的保障支持作用中重要的一步。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人才聚集为产业发展核心引领要素,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通过打造“4+1+1”构建形成最优产业生态体系。其中打造金融链服务体系是其中重要一项。


如何打造金融链服务体系?一是打造金融超市。构建新药创制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产业资金、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维度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各类金融需求。二是通过基金绑定项目。积极构建市场化、专业化投资体系,通过委贷、股权投资等方式,把产业基金作为招商引资重要手段。



卡瑞玛·沙巴

全球药物商业化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505446479319087.jpg


非常满意这一年多和国际生物城的合作。我感受到了省、市、区和生物城管理团队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对于承诺兑现的高效。这是我们预期目标能够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的重要原因。”




易军

四川省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1505446479785673.jpg



这是我省第一个专业化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金。它为我们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插上了金融的翅膀,而且还能把整个产业链通过金融的手段整合起来。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生物医药产业筑巢引凤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