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 6391 2858
产业生态圈再优化 “一园一中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项目签约落户生物城
时间:2017-09-28     阅读次数:1587次

9月27日下午,四川大学生物医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魏于全院士领衔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将以作价入股方式在成都落地转化包括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技术等7项成果,与西藏承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恒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3家企业将投资近8亿元在成都高新区、温江区注册新7家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双方合作中,预计可立项研发的新药品种超过50个,后期投资将超过100亿元。此次签约项目主要围绕肿瘤的基因免疫治疗与细胞治疗等前沿医学产品,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成都, 其转化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全国屈指可数。

微信图片_20171108101300.jpg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 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鹏,成都市温江区委书记王道明,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筹备执行组组长余辉,温江区副区长丁宁,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四川大学有关校领导出席签约仪式。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的承载园区,与四川大学合作方西藏承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百年聚集团“一园一中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项目协议。

根据协议,西藏承亿将在国际生物城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百年聚集团“一园一中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项目。该项目包括建设中美转化医学中心暨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加速器、生物医药器械产业园,以及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基金,驱动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首批5个入驻项目均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项目,由西藏承亿与四川大学合资共同运营,双方将在抗肿瘤疫苗、免疫细胞治疗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

成都市确定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特别是成功召开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后,进一步激发了大专院校的创新活力,提升了本土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的信心和决心。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海银河生物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CAR-T项目落户国际生物城后,第二批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再次落户国际生物城,标志着更多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从省外异地转化转变为落地成都本土孵化。


“一园一中心 ”落户国际生物城  共建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此次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一园一中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投资建设中美转化医学中心暨中美生物医药产业成果转化加速器,以及建设生物医药器械产业园。

目前中美转化医学中心已经搭建了一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兴栋,美国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James V. Neel(奖)杰出教授David Ginsburg等顶尖行业专家教授组成的学术专家团队。“一园一中心”在国际生物城落户,将吸引省内外乃至国际优质医学科研创新成果入驻成都。

西藏承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岳帅凯先生表示,“一园一中心”项目将通过设立中美转化医学中心,导入全球领域内高新技术研发成果,匹配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支持、提供CFDA申领绿色通道服务以及匹配完整销售渠道,持续帮助入驻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快速商业化,构建集投研、转化、商业开发和金融投资为一体的多维服务体系,并配套生物产业园作为生物医药企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核心功能区”。


用好建设重大新药创制成果国家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契机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今年6月,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签署共同推进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三方将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依托,共同建设试点示范基地,打造“四大平台—四大支撑体系”,即新药创制全链条技术创新、新药创制成果交易、新药创制产品申报暨评价、新药创制成果临床应用四大平台和政策支撑、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推广带动四大支撑体系。

岳帅凯表示,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落地四川后,势必引进更多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落地转化,对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同时也为有志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四川大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很强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的优势,魏于全院士领衔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国际领先,团队研发实力强,善于把握生物医药前沿趋势和市场需求,诸多新药创制研发成果具有极高的转化应用和市场价值。此次和四川大学合作,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成果转化落地,就是缘于看好魏于全院士团队优势以及项目本身质量。


融入国际生物城产业生态圈  推动入驻企业和园区共赢发展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指出,目前成都造总体还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机制缺乏活力,并就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作出重要部署。


全力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圈,快速聚集优秀人才团队、前沿创新项目、优质品牌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目前国际生物城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加快构建“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岳帅凯表示,之所以落户国际生物城,主要看中国际生物城两个方面特点。一是非常认同国际生物城建设全球一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宏伟愿景和“以人为本、先人后产”规划理念。二是高度认同国际生物城打造生物医药生态圈的相关措施和推进成效,国际生物城打造医药研发生产一站式、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产品供应链重要节点城市等一系列做法,和企业下一步发展方向机主体业务高度契合。同时,“一园一中心”落户国际生物城,将在配套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层面、全球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导入层面、医学成果转化加速层面等多个层面给予入驻国际生物城的企业提供支持,并依托成都“两港三网一枢纽”的全面物流体系,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冷链以及物流配套服务。无疑,这也将对进一步优化完善国际生物城的产业生态圈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生物城“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四链条

整合产业链资源集群,围绕赛诺菲、蓉生药业等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产业界聚集效应,瞄准免疫细胞治疗等高端前沿细分领域打造产业微生态,充分利用现代中药资源及大数据平台,形成产业链比较优势。

构建创新链生态系统,以国家新药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延伸增强医药研发生产一站式、全周期、全链条服务,形成物理聚集和功能集成,培育新药服务市场主体,探索新药快速转化模式。

发挥供应链价值优势,利用双流机场、天府机场、蓉欧快铁等优势及自贸区、保税区等资源,努力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产品供应链重要节点城市,争取食药监、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支持,推动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外“进口口岸通关第四城”。

打造金融链服务体系,构建新药创制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积极组建各类产业发展基金,招引专业保险公司提供生物医药方面市场化险种。


一社区

即建设生活宜居国际社区,秉持“以人为本、先人后产”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发展理念,用天府文化为生物城注入人文光彩塑造城市魅力,搭建BIO-LINK平台,打造产业社区两级两类邻里中心。


一体系

即构建专业化精准化政策体系,用好“成都产业新政50条”等现有政策,优化完善国际生物城产业政策升级版,推动设立或延伸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审批中心分中心窗口,建立审评审批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