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 6391 2858
站稳国际市场!生物城这家企业竞逐这一赛道第一梯队
时间:2024-12-06     阅读次数:123次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未来健康方向提出要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在生物城

有一家成立仅9年的

合成生物制造企业

四川盈嘉合生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盈嘉合生”)

已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为全球食品饮料巨头提供原料

这家生物制造企业

是怎样“甜”到“C位”的?

一起走进盈嘉合生寻找答案



一推开盈嘉合生的配方应用实验室大门,就能嗅到蛋糕、曲奇的香甜气味。甜味的来源,正是这家企业生产的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


这些甜菊糖苷,并不直接提取自甜叶菊这种糖源植物——不远处的精密发酵实验室,30多个发酵罐构成一个精密运转的“细胞工厂”,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后的工程菌株正在辛勤“劳作”,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甜菊糖苷。


成立9年,这家生产天然功能性成分的生物制造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特别是在天然甜味剂生物制造赛道,称得上第一梯队。全球排名前十的食品饮料公司,有7家是盈嘉合生的客户;全球排名前十的食品配料公司,超半数使用他们的产品。




图片

吃螃蟹

如何提前看到行业机会?


盈嘉合生成立的2015年,生物制造还远未进入人们视野,合成生物也并不为人所熟知。在多份产业研究中,产业“爆发”的节点,一直要到6年后的2021年。



“盈嘉合生的‘合生’,取意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盈嘉合生董事长华君说,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企业的主动选择。


植物提取是天然功能性成分的传统制造手段,盈嘉合生的初创成员都是这一行业的“老兵”。他们敏锐地观察到了植物提取的“天花板”——农业“看天吃饭”,造成原料供应的不稳定;农药、重金属等外界因素影响产品品质……以甜菊糖苷为例,如果从甜叶菊叶子等组织中提取,口感最好的成分仅占0.4%左右,很难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成本一高,下游食品饮料企业基本不考虑使用。


而相比化学合成,生物制造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复配糖生产车间正在进行包装。盈嘉合生供图


进入新赛道,产品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像甜菊糖苷这样的高倍甜味剂,相同用量甜度是蔗糖的上百倍,含有的热量更低。实现规模化生产后,下游客户的使用成本也不会太高。


市场也印证了他们的判断。一是合成生物产业的高速发展,二是低糖、减糖越来越成为食品饮料消费的趋势。


盈嘉合生抢先跳入蓝海。


分子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制样。盈嘉合生供图



BIOTOWN

图片

走向市场

如何一路通关?


今年9月,盈嘉合生自主研发的稀有甜菊糖苷成分莱鲍迪苷I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公认安全)。


GRAS具有国际认可度,是企业为其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通行证。目前,全球只有3家企业获得该成分的GRAS盈嘉合生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此前的2019年,企业已摘下莱鲍迪苷D和莱鲍迪苷M两种成分的GRAS。


提前跳入蓝海,也要用过硬产品“肉搏”。在华君看来,要做的功课有三,一是技术,二是产业化,三是市场。


“从育种、发酵到分离纯化,需要一直‘解题’。”盈嘉合生战略发展总监兼高级科学家李政泓说道。



分离纯化实验室。盈嘉合生供图


2018年,企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建立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成都研发中心。科研院所需要产业化平台转化落地,企业需要技术突破,双方一拍即合。


从头合成技术的障碍渐渐被打通,但当“细胞工厂”真的转移到工厂,从实验室中几克的合成到千克和吨级的大规模生产,问题又来了。



“哪怕是从发酵实验室转移到一廊之隔的中试车间,也会有变数。”李政泓指了指中试车间内50升的发酵罐。在实验室中性能表现较好的品种,在放大过程中达不到了;酶反应了一段时间后失效了;在夏天运转顺利,在冬天突然出问题了……


产业化还要考虑成本,经历了“九死一生”,还有市场的检验。



盈嘉合生尤为注重应用研究。



华君举了个例子:为保证在酸奶、冰淇淋等的低温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影响客户的生产效率,主管研发的副总,带着研发团队蹲在车间里,整整2个星期,最终研发的产品解决了问题,拿下了订单。



图片

追求“黏性”

关键的永远是下一年


盈嘉合生的产品不仅用于食品饮料行业,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医美和营养保健等领域


在盈嘉合生的墙上,有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30多个关键国家和地区。从创立之初,企业的愿景就是一家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企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年?华君脱口而出:“永远是下一年。”


今年对于盈嘉合生来说是一个“丰收的年份”:


营收翻倍;


与南美洲最大的食品配料公司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


正在全力推进欧洲准入审查,随后也会加快在欧洲市场寻找合作伙伴;


在东南亚等地区的销售额不断增加,未来还有望进入日本、韩国市场。


盈嘉合生很重视国内市场。不久前,企业在上海成立了国内营销中心,未来还要在北京设立机构,进一步完善国内布局。同时,公司正在成都建设新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力争2025年投产,五年产值冲刺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