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 6391 2858
十佳案例,生物城榜上有名!
时间:2023-04-27     阅读次数:344次

从剑南大道与生物城北路一段相交处,沿着毛家湾森林公园往南绵延两公里,一座山水人城相融的产业新城跃然眼前……


日前,在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闭幕式上,成都正式发布2022年度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改革创新10大最佳实践案例和20个优秀案例。


生物城凭借《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路径 打造生物经济新高地》入选10大最佳实践案例。


据悉,此次案例评选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坚持以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尺,聚焦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了基于创新性、示范性、影响力和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方法路径等10项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群众调查测评、专家推荐、部门会商,经两轮综合评审,最终从140个申报案例中评选出最佳实践案例10个、优秀案例20个。


本次入选,可以说是对生物城

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路径

这一创新经验及成果的极大肯定


那么问题来了

生物城做出了哪些有益探索?

又如何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将是跨区域融合开发、互利共赢的制度创新关键。


推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关键何在?


共同的产业发展诉求、互补的产业资源禀赋是实现跨行政区合作的前提,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利益分享机制是实现跨区域高效合作的保障。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于2016年合作共建。



成都高新区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领头羊”,在前沿技术和产业规律把握、高端资源要素聚合和政策集成创新、企业招大引强和产业孵化培育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成都市双流区

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广阔的承载空间、健全的社会管理组织和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


基于此,双方按照“成都高新区主导经济发展事务+双流区主导社会管理服务事务”的职责分工,以“管委会+专业公司+业界共治”的组织架构实施赋能型放权,将生物城范围内的规划、用地、建设、环保、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城市管理等行政审批权限和部分管理权限通过两区生物产业部门授权至生物城,并积极争取省、市相关权限充分下放,形成生物城赋权清单,打破企业获取各类资源要素和政策服务的地域约束和行政壁垒,形成了跨区域高层协商和跨组织部门协作的体制机制。



这一探索实践,有效降低了跨区域联合治理的制度成本,提升了园区管理运营整体效能。


举个例子

一桥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全球总部及制造基地,作为成都首个以“标准地”方式出让的工业用地项目,同时也是生物城“拿地即发证”“拿地即建设”项目,该基地从土地成交之日起,仅用时27天就取得了不动产证(土地)、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施工许可证。


七年来,这一创新探索推动生物城在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逐渐形成自身优势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

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试点示范基地一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部委验收,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地。


累计落户高能级产业项目已逾200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初步打造了国内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个性化“免申即享”政策服务体系,助力成都高新区全国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一位,位列第三,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作为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之一

下一步,生物城将继续在

统筹协调、联动建设、要素配置

共建共享、功能协同等方面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通过深入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新路径

争创合作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先试先行重点片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