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巨头持续看好成都,又一世界500强宣布落户。昨天,全球领先的医药企业赛诺菲宣布,“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及“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该中心是世界500强医药企业首个在蓉直接投资运营的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将有效带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中国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标杆意义。
01赛诺菲
赛诺菲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研究、开发并推广创新的治疗方案,拥有五大全球事业部: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普药与新兴市场、赛诺菲健赞、赛诺菲巴斯德和健康药业。2017年,赛诺菲净销售额达350.55亿欧元。
根据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
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281家,
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22个国家(地区)。
得益于国际营商环境的优化,
成都已成为外商投资青睐地。
02赛诺菲全球第三个研发运营中心落户
总投资额:
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
中心创新研发业务:
涵盖糖尿病与心血管、疫苗、肿瘤学、免疫学与炎症、罕见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病学等诸多领域。中心将创新性的采用多肽、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等全球前沿生物技术,参与并支持赛诺菲全球药物研发。
随着全球医学科研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中国逐渐成为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先生介绍,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赛诺菲决定在成都高新区设立赛诺菲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以及全球研发运营中心,创新中心致力于支持赛诺菲全球临床研究与开发,并通过数字化和大数据分析,立足中国服务全球。此次赛诺菲全球第三个研发运营中心落户的成都高新区,是中西部生物医药集聚区和成都生物产业发展主阵地,先后被授予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称号。以建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示范基地为契机,成都高新区正加快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计划招募300名本地人才:
此次设立的“全球研发运营中心”将与现有的中国研发团队整合,使中国成为继法国和美国之后,赛诺菲在全球临床科学及运营的第三大支柱。
中心计划于2020年之前招募300名本地医药研发领域人才,并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医学中心密切合作,融入覆盖全球的研究网络。
助力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下一步,中心将同步支持赛诺菲全球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与开发,并致力于研发数字化探索和大数据分析,助力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推进中西部临床研究能力和医疗水平的提升,构建并不断完善当地研发生态系统,实现赛诺菲“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目标。
03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是成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44平方公里的天府国际生物城为重要载体,成都高新区全力打造产业发展要素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活跃的生物产业生态圈。在生物科技领域,目前已聚集先导药物、海创药业、蓝光英诺等一批优质企业,涌现出一大批领先国际的创新成果。从最初的地奥心血康、黄芪注射液等3个亿元品种,到成都博恩思微创手术机器人、银河生物CAR-T肿瘤治疗药物、强新科技癌症干细胞靶向药物GB201等具有开创性的国际领先重大品种。截至2017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生物企业1541家,引进5个诺贝尔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5个国际院士团队,新增国家千人计划8人,总数达到28人,四川省人千人计划人数达到89人,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硕士以上学历3500余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入驻诺奖团队已达6家,包括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胡贝尔、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毕晓普、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等4位诺奖得主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达成合作。
今年6月,成都高新区正式出台《成都高新区关于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促进优质企业、人才团队、创新资源的加快聚集,加速企业成长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快生物产业生态圈构建和产业功能区打造。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